Brother,你說的很好,不過被噓爆,神父也本著你的精神,也來被噓一下,反
正我剛剛也噓了兩次.
我們講12年國教,然後又恢復聯考,想保留明星高中,我認為這很有台灣教育的風格
,台灣教育就是看別人學游泳,自己也想下水了,但是又不太敢全部下去,所以只讓攬叫
部分泡泡水,然後上半身在空氣中,這樣子來學人家游泳.
這也是教改令人詬病的地方,很多人害怕教改,甚至覺得越改越遭,但事實就是現在的
國文課本絕對寫的比蔣公逆流而上這種東西還要來的合邏輯.
教改為什麼令人害怕呢?那就是當教改跟你說,我們下水去,他跟我們說這樣以後就會
學得游泳了,但是我們仍然只敢泡攬叫而已,還是學不會游泳,這時我們就大聲嚷嚷了,
為何我已經下水了但是還學不會呢?幹,你這樣害我攬叫好不舒服呀!然後就開始罵教改
,說你他媽怎麼越改越遭,我不但學不會游泳,攬叫還這麼冷,操,我想上去了.
但事實上,有泡過水的人雖然不見得會游泳,但是絕對比陸地上的人還強了一些.
生物演化,就是這樣進行的,如果沒有敢上岸的那一隻,那也不會有以後陸地上多樣化
的生物,乃至於我們人類.
神父依然不願就制度上做任何臆測或討論,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12年國教根本還沒
開始,當然,大家開始七嘴八舌了,甚至說貿然下水可能會溺死,攬叫會濫掉,但事實上
,那游泳池屬於兒童游泳池,水是普通的自來水,教改改那麼多年,我還沒看過改死人的
,或著是改了就會變笨.
當然有些人例如建中校長就會這麼說了,除非把自來水換成溫泉,我才願意跳下去.
我想教改的問題就是出在她的名稱,教改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每一次的變革其實都不
相同,教改從來沒有真正的成功或是失敗過,即使經歷過實驗主義-由杜威思想所洗禮的
變革,乃至於精粹主義-回復過去傳統學科以及制式教法,一種對於實驗主義的反動,美
國仍然是最強盛的國家,他們依然跑在世界的前頭,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不管教你神學
、數學還是從做中學,人們都是有學到東西的.
美國之所以強,是因為他們變得快,他們擅長開拓,所以往往比任何人都先進一步,不
管他們變成什麼樣子,大家都在學他們,把他們當作借鏡.
神父覺得,如果把每一次的教改都換個名字,例如教修,教fix,各種比較潮的名字
,也許大家都會集中炮火在一個詞彙身上,反而還會產生無窮的希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白老鼠,無論是科舉的白老鼠,聯考的白老鼠,多元入學的白老鼠
,或著是以後免試入學的白老鼠,我們都還活的好好的,還能在上網嘴就是最好的證明,
神父是屬於末代聯考生,我相信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也來自各種不同的白老鼠年代.
為何我們非得是白老鼠不可呢?難道就不能當隻自由自在的小松鼠,或著整天吃著飼料
,過著踏轉回圈生活的小倉鼠呢?
這得回到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乃在於社會化,而社會是不停的在變動的,教育的目
的乃在於進入到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神父只講基本的,當然也有像自我實現這種偉大
的教育目的,我只想傳達一個概念,那就是:
沒那麼嚴重吧?
你說我的教育要養出充滿競爭力的人,我只能說,棵棵,以智能學的觀點來說,智力高
的人是有限度的,人類的智力曲線是常態分布,再怎麼競爭,智障和天才是不會變的,若
以社會學來說,這一點就更明確了,不可能大家都領22k或著大家都領220k.
那要教育有何用?我想很簡單,縱使常態分布是不動的,但整體的表格其實是往上攀升
,為何?你稍微比一下山頂洞人的頭骨和現代智人的頭骨便知,後者一定大了許多,我相
信石器時代必定也存在著教育,說不定不比我們還差,但無論如何,石器時代的教育,一
定大部分不適用於現代,是了,烤肉時,生火倒是滿有用的說.
並不是說我們後者的教育比較強,而是因為我們懂得變動,根據社會的發展,我們嘗試
了保留、更新,而時間一拉長,我的腦容量自然就大了,人變聰明了,究結來說,之所以
會有現在的我們,是因為過去每一段教育體現的成果.
12年國教是否適用於我們現代?神父並不知道,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教
改一定適用,不下樹,就會成為黑猩猩.
任何改變都是直得期待,各位brother,你們不必太恐慌,當然大家的憂慮都有
其道理,無論是覺得一班程度差距太大,聰明的人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大家都能上高中,
那麼不想讀書的人會是浪費時間.
So what?
我們必須認知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無法完全照顧到每一個人,應該尋求多數人的福
祉前進,但12年國教,真的有這麼神嗎?大家12年國教以後,都沐浴在幸福的光輝中
....
那當然是笑話,不過,神父可以告訴你一些事情,12年國教很有可能,會比聯考多一
些些,幸福的feel.
來談談已經發生的事情吧,空白課程,教改的一小部分.
空白課程,或許是針對空無課程應孕而生的產物,空無,就是指學校課程缺乏的那部份
,例如歷史課本講蔣公五頁,但二二八卻只有一行字,老師講世界的和諧面,卻沒說衝突
面,這缺少的東西,就是空無,空白課程,則是屬於沒有課綱、沒有順序、沒有領域,什
麼都沒有,任其自由發揮,出現在課表上,就會顯得很哲學,有些會以彈性課程稱之,但
實際上,大多數的老師會拿來補課,和以前沒什麼不同.
有些時候,開同樂會會用到,有些,就會拿來去操場打球,變相體育課,而有些,就會
拿來教二二八.
這是一種選擇,選擇不會只朝同一個方向,會四處延伸,也許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同一
個,但有些人就會去走不一樣的路,這就是我們所期盼看到的,有沒有空白課程,沒差,
教不教二二八,其實也沒差,但是有了機會,就會有了希望,哪怕是一點微光,都會在往
後的往後,有機會成為閃耀的光芒,也許過了一百年以後,講蔣公的事蹟有五頁,不過後
面會多五頁講二二八,這就是多獲得的東西,我們在繞路,螺旋,但終究在緩緩前進.
同理,進了學校以後,開始上課,有些人就是很厲害,學得比別人還快幾個章節,so
what?身為一個教師,你不應該為她抱不平,除非她已經學完整個課本,那你就準備
要通報了,她可能在該領域為資優生,否則快幾個章節,是沒什麼鳥不起的,你要做的,
就是不限制她,讓她好好選擇利用這剩餘的時間,上述的一個教師,安排她做多的習題,
我認為很好,這提供她一個選擇機會.
有些人說,分數高的人集在一起成為建中,彼此互相砥礪,成果會比一個建中生進入大
理高中較好,so what?後者或許可能少讀一些書,但是可以多點時間去做其他想
做的事,這就是他的空白課程,他可以不花費心力跟另一個強者競爭,剩下的時間用來彈
吉他.
你也許會說,你這是空談,是理想,因為那個建中生一定會上課在睡覺,或著找不到事
可以做,但這就是神父想傳達的地方,我們的教育,比重在填滿學生的時間,比重在幫他
們安排好各種事情,而不是讓他們選擇,深怕浪費了每一丁點的才能和時間,深怕他不能
有效運用,所以就代替他決定,或著,迫使他決定.
so what?
因為沒有發呆過,所以到了能發呆的時候,猶豫不決.
今天不發呆,以後還是會發呆,人終究是需要發呆的,高中時沒有時間發呆了,到了大
學時候呆,大學時候呆習慣了,出了社會也在呆,有沒有辦法,讓這呆time在每一個
階段被平均分配呢?
好啦,我知道有些人永遠都不會發呆,他們一直都很有效率,那種人的的確確該上建中
,雖然我覺得他不管上什麼高中都可,but,我們今天談的是義務教育,不是資優教育
,學習障礙教育,我們要談的不是那前後的百分之一啪,而是中間那一大啪.
那一大啪,可能有數學考30的,但國文不錯;那一大啪,是意願問題,想不想學的問
題,能不能挽救的問題,他有可能從30變90,高中不比大學,每一所高中,教的都是
同樣的東西,沒有分系所,只有分文理,那也只有兩年的時間,而且是簡略的分類.
如果一個人就是不讀書,他是否有上高中的必要?或許他該進技職,學餐飲,但是他不
知道,很可能被父母強迫上高中.
但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加強轉銜教育,改變社會風氣,加強技職體系,現在社會的情況是
,九年國教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現狀了,因為你可能會用大學生,會用高中生,用高職生,
但不會鳥一個只有國中畢業的.
學習障礙、智能障礙,這些我們先不談,先診斷過後才能下斷言,我們要說的是,那些
智力正常的人,政府現在應該要做的事,控管高中的數量,加強高職的專業化,多元性,
現在已經不是當學徒的時代了,你想當一個壽司師父,應該要對食才與餐飲,具有基本的
認知,最重要的,可逆性,當然,你成為一個壽司學徒,也是能回頭去讀書,或著轉當一
個車輪餅學徒,不過,我要說的是,這風險太大,以現階段的社會而言,沒有那麼多學徒
位置可以找,而且很容易變成變相剝削,and,壽司師父並不會教你數學,這會讓你長
時間未接觸相關所學,而失去逆上的機會.
高中、高職,大學、技職,12年國教,其實是一個旋轉門,你隨時可以轉入或轉出,
最重要的,這是有控管性的,就算你學餐飲管理,還是有國英數,國防通識,你還是會聽
見教官跟你嘴一些二戰的奇聞軼事,他並沒有完全的把某一把鑰匙抽走.
12年國教真正的好處,就是讓那些只學9年,還在迷惑的幼子當中,從回選擇的戳戳
樂遊戲.
每個東西都要接觸過,才能知道他是否適合你,這跟葡萄酒一樣,至少也要用唇沾了一
點,才能判斷好不好喝,不喜歡,再找下一瓶.
12年國教也是如此.
這聽起來挺浪費時間的,但浪費時間用來選擇,選擇的過程當中,本身就是一種微妙的
學習.
青春是要可以後悔的,後悔了許多事後,才會長大,tomoyo.
- Apr 22 Sun 2012 08:18
Re: [新聞] 恢復聯考引反彈:建中生不懂別人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